本科生招生信息网

咨询热线:0086-22-60216795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06-14     点击量:

学院简介


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由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学科组成。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余人,教职工1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42人。学院拥有天津市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20余人。

学院设有7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天津市一流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天津市一流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国家一流专业)、通信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天津市一流专业)、电波传播与天线)。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天津市重点学科),“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专业硕士点“集成电路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现有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虚仿实训平台。学院致力于培养集成电路相关专门人才,设置的专业和学科涵盖从材料、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到封装测试,从信息通信、电路到终端系统的全产业链的科研教学体系,实现产教融合、研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人才为目标,坚持结合高水平科学研究组织开展,积极打造国际化、创新型的工科人才培育模式,与中芯国际、紫光展锐、鲲鹏、飞腾、中环半导体等几十家央企、国企和科技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建立了产学研基地,现已发展成为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从事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基地。

学院注重发展国际化教育。已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波兰密茨凯维奇大学等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波兰等国家的大学开展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学院秉承“重德重能,求实求新”校训和“博专静谧,集智创新”院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光电子信息和技术领域,集光学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一体,以数学、物理学为基础,以光子、电子、信息及与之相关的光电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理工融合的特点。本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过程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经过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和国际视野,在相关领域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在光电信息技术、光学工程、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通信、图像与信息处理和光电算一体化等跨学科产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培养目标:

1. 能够适应现代光电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融会贯通数学、自然科学、光电信息获取和处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光电信息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 能够及时跟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具备光电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3. 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程设计与实施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4. 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5. 具有一定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图像传感与图像处理、光纤通信原理、光学信息处理、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光学CAD、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电动力学、光学综合实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单片机综合课程设计、工程认识实习、激光原理与技术综合实践、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研修、光纤与光通信综合实践、光学系统设计、专业实习等。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对应硕士研究生专业:光学工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为宗旨进行办学,是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拥有天津市唯一的集成电路虚拟仿真实践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专业是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要求学生在物理学、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和芯片设计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并掌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同时具备本专业良好的实践能力。本专业实验与实践资源丰富。学生基础扎实,培养质量高。毕业生能够从事集成电路相关行业的设计、测试、版图、工艺、管理等多领域工作,成为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维护、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泛,发展迅速,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主干专业之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企业生产管理与决策,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以及国际视野,遵纪守法,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2.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学习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领域前沿理论和技能的能力。在集成电路系统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能在本专业及相关交叉学科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

3.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集成电路专业及相关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积累一定的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独立发现、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

4.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等职业能力,且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的工程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C、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与SPICE、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与微机原理及应用、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设计等。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对应硕士专业:集成电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泛的综合性专业。本专业涵盖了微电子、光电子、物理电子、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多个高新领域,致力于未来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态,培养我国亟需的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方面的专门人才,也是面向21世纪的高端科技人才。

天津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于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2010年教育部新批准建设的新型产业及紧缺人才学科,本学科是天津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本学科以天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凝练科研方向,合理分配师资力量,优化配置硬件与软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始终坚持面向国家和天津市的战略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不断加强以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器件为基础的特色研究领域。

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该专业培养基础深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思想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原理知识为目标,培养掌握半导体工艺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及测试分析手段,能在半导体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 运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各类半导体材料、器件和设备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应用与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具有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能力,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4. 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5.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6.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D、半导体物理、工程制图C、电路实验B、模拟电子技术B、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介质物理学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的综合性专业,其核心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中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尖端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在学院多学科交叉背景下,该专业培养基础深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毕业生可以到芯片、电子、信息部门,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和元器件、芯片、集成电路系统等的设计和制造,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本专业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 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 运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各类微电子芯片和设备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应用与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具有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能力,了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4. 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5.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6.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导论、电路D、模拟电子技术B、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微电子封装与测试、纳电子学、微电子器件等。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和十三五天津市应用型专业该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重品德、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为宗旨进行办学,面向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地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培养能够在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中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或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适应国家和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产业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产品营销或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在以下方面:

专业知识能够适应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创新能力能够跟踪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研究的能力。

个人素养: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管理能力: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学习能力:具有一定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 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工程伦理概论、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通信原理。分成2个方向,

专业方向 1: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理论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等。

专业方向 2:微波电子线电路、微波技术、天线原理与技术、天线设计与仿真等。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十二五天津市品牌专业、十三五天津市应用型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为导向,以“重品德、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为宗旨,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本专业以通信和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为主要对象,从信息采集到传输,从信号分析到处理,从功能模块到系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基础理论完备,内涵丰富,应用领域广泛,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专业之一。毕业生具备扎实的通信工程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在行业中供不应求,并能够在国内或国外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京津冀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企业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学校定位,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1. 具备健康的身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工程素养,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2. 具备通信领域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同时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

3. 具备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丰富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够在工程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

4. 具有终生学习能力,能够适应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和算法、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通信工程导论、信息理论基础、微波技术与天线、移动通信、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工程伦理概论、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等。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考生,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对应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10)、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代码081002)。对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专业代码:0854)。


    TOP